赖清德上星期才刚出访“友邦”巴拉圭,这星期又有美国内部的噩耗。而另外一个中美洲地区的“友邦”——危地马拉——也极有可能会弃台岛并投靠内地。
《观察者网》称,危地马拉“种子运动”的阿雷瓦洛获得58%的选票,而他的竞争者则获得37%的选票,因此可以说这场选举没有任何的争议。
阿雷瓦洛在选举过程中曾向危地马拉人民许诺,若获胜者,会反思与台岛的关系,并谋求与中国的“更强的纽带”。
他的得票率在二个月的民意调查中波动不定,从0.7%到2%不等,是危地马拉全部参选人中最差的一个。
但是,当他提议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教育系统,推动全民医疗,建立“卫生中心”下乡,并宣称将与中国内地加强联系时,危地马拉的声望直线上升,在危地马拉国内也是一位炙手可热的总统竞选人。
阿雷瓦洛的声望暴涨让 BBC大叫“意外”,而危地马拉国内9个亲美的也曾联合起来,以首次大选中出现“选举舞弊”为由,将阿雷瓦洛送上法庭。
不过,法庭检查了一下投票结果,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,所以阿雷瓦洛确实得到了这个数字。
美国方面也是焦头烂额,议会成员向白宫发出了挑战,称阿雷瓦洛的当选为“威胁民主”,并呼吁他在最后一轮选举中被淘汰。
因此,20多位拉美领导人和前任领导人共同发表了一份共同声明,以美国不具备“资格”干预危地马拉内部事务为由发出了一份声明。
从阿雷瓦洛受欢迎程度的改变中,不难看出,美洲民众是如何厌恶美国“后花园”,也是如何急切地想要发展自己。
首先从美国的角度来说,阿雷瓦洛的入主无异于将另一位“叛徒”带入拉美的“后花园”。
更让人心惊的是,拉美这一届“粉红浪潮”,比起上一届,显得更加的成熟、更加的统一、更加的有凝聚力。在阿雷瓦洛的选举中,与拉美各国的团结一致,对于他来说,确实是一种很好的缓冲。
在拉美,美国“民主”的大旗正变得越发无力。拉美各国纷纷拾起武器,用自己的声音来美国的干预。
而危地马拉的态度转变,更是狠狠地打了那些对2018年“粉红浪潮”持悲观态度的人一记耳光,那是阿根廷的极端主义。
显然,拉美与美国分离的这一波风潮虽然经历了几次曲折、几次拉锯战,但依然处于继续之中,因此,此时就急于“盖棺定论”,未免言之过早。
而如何稳住自家的后院,阻止更多拉美地区加入中国的行列,也将成为美国政府长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。
其次,这件事对台岛的打击,也是最大的。若阿雷瓦洛真能履行与台岛“切割”、发展与内地联系的选举誓言,则中美洲地区将仅存四十万人的贝利斯,成为在台湾唯一的“友邦”。
蔡英文执掌台湾七年,先后与九个“友邦”国家决裂,如今危地马拉亦是岌岌可危。
照这样下去,估计五六年后,台湾“友邦”的数目,都会变成“吞零蛋”。到那时,不管台湾的政治家们有多大的“窜美”心,都将失去一个可以借力的跳板。
危地马拉的态度转变也说明,近来在美国的挑拨下,变得越来越有存在感,似乎随便一个人都可以插手。
但实际上,在上,无论是道德还是力量,中国还是美国,谁更有优势,这是世人皆知的。